当前位置:2138acom太阳集团官网 > 太阳集团www0638vom >

陳雨露:加入房產股票等因素的金融失衡指數可取代CPI--理論

【本文关键词】2138acom太阳集团官网,崩剥雨露幽  来源:http://www.zyyskslm.com  作者:2138acom太阳集团官网   发布时间:2021-04-09

  大國崛起需要大國金融。從長期的視角來看待金融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大國的金融崛起幾乎總是與其經濟崛起同步實現的。5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布了題為《走向核心國家——中國的“大金融”戰略與發展路徑》大型研究報告(下文簡稱“報告”)。該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撰寫,首次將金融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構建了中國的“大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報告還首次提出創立“金融失衡指數”以取代傳統的CPI、PMI等經濟數據等理論。

  報告在開篇位置明確提出“中國應走向核心國家”的這一新型概念。報告認為從長期的視角來看待金融和經濟發展間的關系的話,“大國的金融崛起幾乎總是與其經濟崛起同步實現的”。因此,對於中國而言,危機后的金融發展應該充分體現其戰略定位,通過支持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全面服務於國家經濟和金融崛起的戰略需要。

  報告中認為,自18 世紀后期發生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大體上經歷了五次長周期,分別是工業革命﹔蒸汽機與鐵路時代﹔鋼鐵、電力與重工程時代﹔石油、汽車與量產時代﹔信息與通信時代。目前全球處於“第五個長周期的轉折點,第六個長波即將展開”,同時,每一個長周期都對應著一次科技革命的爆發和新興產業發展,進而引發整個經濟社會的結構性轉變。

  報告提出,在第六個長周期到來時,多種力量的綜合作用往往會誕生集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金融優勢於一身的“新興超級大國”,金融和經濟協調發展、同步崛起的整體藍圖應稱為中國金融和經濟發展的“長三周期戰略框架”,即在未來40 年(到2050年),中國的金融發展應結合“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周期”、“國家經濟崛起周期”和“貨幣金融替代周期”,全面支持中國完成產業升級、經濟復興和貨幣金融崛起,成為全球“第六個長周期”中的核心國家。

  與此同時,陳雨露在“大金融”報告中創立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新型發展指數——“金融失衡指數”,報告認為:“該指數不僅可以有效描述中國經濟周期中的金融失衡現象,而且比傳統的CPI、FCI、PMI等指數更為准確,也更領先。”在金融體系的風險監測方面,早期的方法主要是“金融危機指數和早期預警系統”。這些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程度,但大部分指標缺乏“前瞻性”,而且“決策者常會在紛繁復雜和彼此沖突的指標面前變得猶豫遲疑”。而創建“金融失衡指數”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有效反映金融失衡程度的代表性指標,將其作為危機預警、檢測系統性風險和進行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參考變量。

  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金融失衡指數”所疊加的多重基本指標,包括社會融資總量、投資、企業杠杆、利差水平、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報告認為,這些指標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金融體系的“融資泡沫”、實體經濟的“投資泡沫”以及與此相伴隨的“資產價格泡沫”的發展程度和演化路徑。

  陳雨露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失衡指數’與各主要宏觀經濟變量具有較強的系統相關性,且與現行的‘企業景氣指數’、‘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相比,它對經濟周期的反映更為敏感也更為領先。”

  如何用“大金融”思想構建新型的中國金融發展體系?報告指出,中國金融的對內發展,一是如何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二是如何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中國金融的對外發展,一是通過合理的“開放保護”和適度的國家控制,在確保宏觀金融穩定的前提下,順利實現資本賬戶的漸進開放﹔二是根據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對外戰略,結合資本賬戶開放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際進程,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全面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

  報告認為,中國的金融發展路徑應體現三個方面的戰略定位:一是金融發展必須服務於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體現保障功能﹔二是金融發展必須服務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體現發展功能﹔三是金融發展必須服務於國家貨幣和金融產業的崛起,體現支撐功能。基於上述戰略定位,中國未來的發展將呈現出金融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現代科技和現代金融“雙輪驅動”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

  此外,報告中還指出,歐美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發展模式終將導致一國經濟的崩潰。有效的金融發展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之上並且服務於實體經濟。隻有將資產增值、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建立在真實的財富創造基礎之上,才能通過惠及民眾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實現國家經濟復興。因此,在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實現金融向實體經濟的理性回歸,推動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現階段的中國需要堅持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統一起來,促進實體經濟的存量調整和增量優化。而歐美在經歷過高度虛擬化和過度自由化的金融發展模式后,在后危機時代也轉向這種重視實體經濟復蘇、去杠杆化和加強金融監管的發展思路。(新華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姜春媛 孫炎)